埋头苦干是职场最毒的鸡汤
2024.03.24今天聊聊普通人想往上走,靠啥?答案没那么复杂其实就一句话,处理好人际关系,进对圈子,跟对人。这比你吭哧吭哧自己埋头苦干几年都管用,效率高得多。
真正能带来改变的,往往不是只靠自己,而是靠别人。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有边界,想要突破天花板,就得学会“借力”,把别人的经验、资源乃至信息,变成自己向上的阶梯。
首先,你得主动给自己的世界“开一扇窗”。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跳出去,改变自己固有的这套思维模式,就要获取外部信息,应该怎么获得? 靠读书、看视频,这种获取一方面是获取信息的方式效率太低了,另一方面是看书或者看视频,很难去跟着去做产生信任,还容易跟现实脱节。跟人学习,才是最直接的方式。
真正有用的信息,根本不在台面上,能流传出来的,早就被吃干抹净了。就像开会,大事都在小屋里定好了,大会上只是走流程。你想捞干货,得进那小屋。
混对一个圈,就是打开一扇门。哪怕刚开始你只能站在边缘,光听、光看,也远胜自己摸黑走路。因为那里总有一些人,是现实中真刀真枪打出成果的。 他们的一句话、一个提醒,甚至只是他们做事的节奏和思路,都能帮你省掉大把试错的时间。
我们很多时候能做成事,并不是因为自己多厉害,而是因为你恰好被带进了某个“车队”。就像打王者,其实是你队友里有个大神,一路带你飞。
那怎么找到这种人?从你身边开始找。 你要考研,就去找学院里考上前三的学长学姐;你想做副业,就去链接已经在赚钱的人,总之就是去找已经拿到结果的人。 带上一点诚意,一杯奶茶、一袋水果,谦虚一点,说一句“我想跟你学习,能不能带带我?”人都是需要正反馈的,大多数人不会拒绝一个真诚的追随者。
如果现实中没有,就去网上找。别光点赞收藏,要主动进入他们的“私域”。关注他们的动态,认真评论、高质量反馈,甚至适当付费进群。 他发内容,你就做那个最认真回应的人;他开直播,你就做那个最会提问的观众。别怕被忽略,持续地冒泡,就是在建立信任感。
但是要记住别人愿意带你,不是义务,而是情分。怎么让人愿意持续帮你?你得让人觉得“你值得”,不是非要你多有钱,而是你懂事、感恩、愿意学,让别人在你身上看到未来的可能性,或你能提供情绪价值。
说到底,“混圈子”的本质,是经营好你身边人的关系。人脉不是利用,是互相成就;不是临时抱佛脚,是长期经营。
而这一切的前提,是你得有价值。别人愿意带你、与你深度交往,本质上是一场价值互换。 这个“价值”不一定是指金钱或资源,你可以有能力、有才华、有资源,也可以善于倾听、给人支持、提供情绪价值,或者让人看到你未来的潜力。
哪怕表面看起来“什么都不会”的人,如果能持续提供情绪上的安慰、信任或是积极的反馈,也是一种稀缺的价值。切记不要单方面的索取,而是彼此照亮、共同前行。